Home » Shen Yun » Shen Yun Zuo Pin » Shen Yun Zuo Pin reviews » Shen Yun Compositions » Symphony Orchestra pieces » 2014 season » 《風雨中的蓮》——一首關於穿越暴雪旅程,盛開為最美之花的交響曲
神韻原創音樂評論

{神韻原創音樂評論} 《風雨中的蓮》——一首關於穿越暴雪旅程,盛開為最美之花的交響曲

Photo of author
發文者: Cheetahara
上次更新日期︰
注意: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神韻表演的熱情是我們撰寫評論的唯一靈感來源。我們保證,我們的內容,包括評論和視頻,完全沒有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我們也沒有因撰寫評論而獲得任何佣金。同時,這也不是任何形式的贊助評論。我們以我們的獨立視角感到自豪,專注於復興和傳播古老傳統之美,而非為商業目的。
風雨中的蓮
訂閱專享
想要完全感受神韻的這部作品嗎?別停在這裡!點擊下方按鈕觀看完整視頻。有件事要提醒您:要探索神韻作品帶來的所有精彩內容,您需要付費購買訂閱套餐。
記事:

您將閱讀的這篇文章是基於作者個人觀點,針對神韻作品這段視頻的評論與感想。

訂閱現在就能解鎖所有神韻原創視頻的無限訪問權限!進入神韻藝術團打造的高超舞蹈、迷人音樂、絕美歌聲、深入課程和精彩短片的世界。

月費
美元
29.99
/月
年費
節省40%
美元
16.67
/月
年付 $199.99 美元
前一周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當您的免費試用結束時,才將被收取費用。隨時取消。 自動續訂。僅限新訂閱者。
當您決定購買訂閱方案時,這是您對神韻表達支持的方式。請放心,您支付的每一分錢將100%直接轉交給神韻,不經過任何中介機構,包括Udumbara。我們,Udumbara,不會從您的決定中獲取任何財務利益或佣金。

在東方文化中,蓮花象徵著純潔和高尚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和污泥,優雅而美麗地綻放。這一強烈的象徵性形象為作品《風雨中的蓮》奠定了基礎——一個通過音樂講述的深刻故事,由高原創作,並由指揮米蘭‧納切夫執棒。該作品以中國法輪大法修煉者面臨的挑戰和痛苦為主題,將個人故事與普遍的信仰和救贖信息交織在一起。

打開熟悉的記憶,伴隨著回家的旋律

這首樂曲在二胡的引導下開場,將聽眾帶入一個與小提琴和大提琴和諧交融的寧靜音樂空間。從這件在中國歷史悠久的樂器中傳出的旋律帶來了既樸素又感人的感覺,彷彿是家庭熟悉的溫暖,喚起對那個父母用全部愛在等待的地方的回憶。

在((0:53))處,雙簧管無縫地接管了早期的旋律,進一步加深了對這一熟悉、親密環境的描繪。這是擁有母親、擁有孩子、彼此分享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簡單快樂。在這一刻,那位母親傳達了有關真、善、忍的人文課程和重要教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向母親展現了天真和純潔,承諾了一個光明的未來,當他成為一個好人,並將這些原則作為他人生的指引。

在((1:10)),二胡與長笛的結合帶來了和諧的互動,從而描繪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緊密的關係。

通過樂器反映世代精神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人物的各個側面通過每種樂器的音色得以展現。二胡以其輕柔、樸素的音調,回響著故鄉熟悉的感覺,就像母親溫暖的懷抱。它的聲音富有細微差別,反映了一個成熟的女性形象,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通過每首搖籃曲和歌曲傳遞知識。這些旋律不僅僅是音符,還包含了生活的教訓,滋養著孩子的心靈。

與此相反,長笛帶來了敏捷和活潑的感覺,反映了孩子純潔和無邪的靈魂。

在這裡,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木管樂器如何延續並發展之前二胡的旋律,類似於家庭關係中學習與成長的循環特性。這讓我聯想到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一部分突出了父母在塑造生活方式和為孩子樹立榜樣方面的重要性。此外,孩子的靈魂就像一張白紙,最初的筆畫和基本的教訓都取決於父母。

而在此處,((1:10)),二胡和長笛的結合非常有趣地描述了這一點。長笛發展旋律以回應二胡的方式,正是孩子在母親引導下學習、吸收和成長的過程。

當音樂推進到((1:25))時,節奏被巧妙地加快,在琵琶的每次琶音中創造了亮點。這一加入增添了歡快與活潑的氛圍,猶如母女間共享的幸福感。緊接著,雙簧管追上並與琵琶的主旋律同行,再現了她們在修煉法輪大法過程中共同信仰的那段快樂時光,反映出這門功法給她們的關係和個人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音樂壯觀的過渡預示著暴風雪的到來

原以為那段幸福的時光會永遠持續下去,母親和女兒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快樂。從樂曲開始到((1:43)),完整地描繪了一幅質樸的畫面——一個由日常簡單幸福所填滿的世界,以及一個光明的未來正等待著那些善良而溫柔的人們。樂團共同演奏,為每一層次的音響和漸強的節奏注入了能量,支持了聽眾的心靈。鼓聲響起,彷彿是引導樂曲回到根源的墊腳石,補充了銅管樂器的輝煌,使聽眾相信樂團將帶領我們走向高潮,並柔和地過渡到一個美好的結局。

然而,故事在((1:43))時突然被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顛覆。此刻的音樂背景被銅管樂器強勁的節奏徹底改變,產生了不和諧的音色,類似於一堵牆,阻止了主角的前進。鈸聲的碰撞彷彿是一聲警鐘,撕碎了和平的圖景,播撒了即將來臨大風暴前的不安。

然後,大提琴以激烈的節奏繼續推進,終止式由小提琴和銅管樂器進一步強調。樂團在低八度的演奏深刻刻畫了中國共產黨警察殘忍地將母子分離的令人心碎的場面。在((1:52))處,大提琴的第三次攻擊中,小提琴詮釋了那些因為信仰而遭受迫害的受害者在身心兩方面的痛苦,以及親眼目睹這些可怕場景的親屬們所感受到的痛楚。同時,雙簧管增加了悲劇感,對聽眾的體驗產生了更為強烈的影響。

即使他們沒有直接目睹這一場景,他們也一定會想象,並對這種殘暴的本質提出疑問。為什麼人們會如此對待彼此,一個人如何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它推動我們反思迫害受害者的困境以及他們如何克服這種境遇。

離別的痛苦

在((2:22)),弦樂組漸漸離去,留下孤獨的雙簧管。如果在開頭,它曾像孩子的笑聲,那麼如今,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變故後,它已變成了孤獨和悲傷的啜泣聲。這件樂器克制而哀傷的旋律深刻地捕捉了她內心深處的失落與絕望。這場殘酷的迫害奪走了她可敬的母親,把曾經被愛和關懷包圍的她推向了獨自面對廣闊世界,就像一支孤獨的雙簧管在籠罩著樂團其他部分的寂靜中演奏著孤獨的旋律。

在((2:41))處,弦樂的不祥旋律又回來了,當它們再次離開時,在((2:53))留下如冬季般寒冷的空間。小提琴與木管樂器之間的互動喚起了刺骨的寒風,與低沉的大提琴聲共鳴,猶如每一次悲涼的顫抖。

當接近((3:22))時,大提琴仍然出現在冷酷的旋律旁邊,幅度逐漸增強。這種引導方式將樂團推向高潮,在((3:33))達到情感的冬季頂點,由定音鼓的每一次節拍強調,每一次都象徵著這位女孩在堅定旅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標誌。

重生的旋律:荷花破冰強勢崛起

在((3:36))的時刻,鈸聲為故事帶來了強有力的突破,它回蕩的聲音彷彿打破了厚厚的冰層,標誌著嚴冬的結束。

然後,在((3:37)),我們被重生的旋律所迎接。這一段完美地濃縮了蓮花的精神——作品的核心象徵。在自然界中,蓮花忍受最惡劣的天氣條件,雨、風和暴雪,以保持其原始和純潔,洗淨所有塵埃,綻放得更加耀眼。正如蓮花在經歷所有考驗後依然保持其美麗與高貴,我們故事中的年輕女孩也保持了她的信仰和美德。

此時的音樂傳達了恢復能力和堅定的有力信息。它告訴我們,儘管經歷了磨難,女孩不僅保持了對真、善、忍的信念,而且還因此變得更加堅強。

天上的幫助帶來的奇蹟般團聚

故事在((3:55))發生了新的轉折,音樂綻放明快,充滿生機。這種轉變是神韻音樂的精髓,即使在最黑暗的深處也總有希望,最終,他們的音樂仍然指向美好和治癒。

回到故事情節,當女孩展現出她的堅定時,慈悲的佛陀們在((4:02))的高貴而輝煌的旋律中顯現。在這個感人至深的時刻,女孩看到她的母親已經到達了一個更加平靜而美好的世界,一個她真正歸屬的地方。

此時,在((4:22)),開場的旋律由象徵母親的二胡和琵琶再次回歸。琵琶和二胡的旋律聲傳達出一種彷彿見證母女之間對話的感覺。這種音樂的聯繫使女兒——以及聽眾——能夠再次體驗她與母親分享的幸福時刻。

在這段深深感人且真實的場景之後,女孩終於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解脫,心中的傷口也在((4:47))那舒緩的音樂中逐漸癒合。

圓滿的結局與樂團達到高潮的推動力

當我們接近((5:02))時,這部作品在音樂上和情節上都標誌著一個高潮。此刻,旋律經歷了強烈的發展,由響亮的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引領。

音樂結構通過弦樂持續的和聲得到了豐富,為走向高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重複的節奏模式不僅提供了穩定性,還象徵著女孩在風暴和考驗中的堅定不移的內心。鈸的連續撞擊強調了每個瞬間的重要性,而背景鼓聲如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故事向前,突顯了這段旅程的吸引力。

上述所有元素相互融合,不可阻擋地朝著宏偉的結局前進,伴隨著母親的光榮歸來,女孩以比以往更強烈的信念和決心繼續她的道路。現在,她不僅是最美麗的蓮花,也是她韌性的證明,經歷了風雨和暴雪的洗禮,以淨化和完善自己,最終光芒四射。

當交響曲走向終章時,它在聽眾心中留下了一種難以磨滅的印記,關於從艱難挑戰中形成的美麗,以及在最深的黑暗中找到的光芒。作為一個欣賞者,我不禁充滿了敬佩,並深深受到來自每個人靈魂中蓮花形象的強烈啟發。這個形象激勵我們始終保持純潔和堅持,像一朵堅定的蓮花,優雅而美麗地在渾濁的水中綻放。

對於想要探索和體驗神韻音樂深邃與情感的人來說,這部作品無疑是一次不容錯過的體驗。您可以在線上欣賞這部作品,以及神韻的其他眾多音樂創作,盡在 Shen Yun Creations(神韻作品)。

Photo of author
作者
參觀了神韻的展廳後,我對傳統藝術的深層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這與我熟悉的現代作品截然不同。從那時起,我將這種精緻、古典的風格融入我的生活空間,並親眼見證了自己和家人心靈上的積極變化。在我的專業領域中,我珍視創作過程,從古代工匠的耐心和精細中學習,創造出有質量和內涵的作品。懷著分享這些傳統價值的願望,我希望在現代混亂的生活中,我們能透過傳統文化與藝術的寶貴精神教誨,尋找平衡與美德。